2015年2月25日 星期三

元宵節

 


( :::::: 元宵節 :::::: )

元宵節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是祭月、賞月的日子,也象徵著春天的到來,這是傳統新春定義的最後一天。

作為元宵習俗發源地,中國的元宵活動發展歷史亦悠久。主要有吃元宵、猜燈謎、放天燈等。一些地區會有大型的花燈會,青年男女會出外賞燈,也是結識的機會,因此有「中國情人節」之稱。

佛教有在正月十五點燈供佛的習俗。而道教中,上元節視為天官大帝(堯)誕辰,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分別屬天、地、水這三官大帝主管。上元節乃天官華誕,故燃燈以慶。終唐一代,朝廷皆正式祭拜。

元宵節起源自中國,關於元宵節的由來,說法很多,最早可追溯至秦漢時代。秦末就有:「正月十五燃燈祭祀道教太乙神」之說。本稱「上元」,是農民祈求豐收的日子,也是道教的天官誕。人們在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這天是第一個月圓之夜,人們也在這天祭月和賞月,祈求豐收。

現代研究認為元宵節源於對火的崇拜和祈求新年豐收,人們點火以驅除蟲蛇猛獸,並祭祀滿月,初期是點火把,後來分別發展成點篝火、掛燈籠的習俗。

元宵節為東亞地區常見節慶,其具體發展狀況和習俗因各地文化不同而有所差異。但也有些習俗是各地相通的。例如與火有關的習俗,除了驅除害蟲、猛獸外,傳統上人們認為燈火具有驅魔降福、祈許光明的象徵意義,所以燃燈又具有避邪平安的意義。也有把一盞燈掛在竹桿上插放於田間,從火勢顏色預測來年水旱情況,稱為照田蠶,火色偏紅預示有可能會乾旱,火色偏白則表示可能有水災。後來用於照田蠶的彩燈愈益講究和精緻,是後世掛燈籠鬧花燈起源之一。還有認為燈節是放哨火的發展,古人在春耕之前將田裡的雜草燒掉以除蟲害。

除了中國不同地區皆常見的掛燈籠、鬧花燈外,還有其他與燈、火相關習俗。在中國部份地區、日本、朝鮮半島都有燒火塔的習俗,其中中國山西省的稱為旺火,陝西省榆林地區神木縣的稱為點火塔塔,朝鮮半島的稱為燒月屋,日本的稱為左義長。

閩南、廣東、台灣等地在元宵節前後祝賀添丁的開燈儀式,也有些地區在元宵節前由娘家送花燈給新嫁的女兒或親友送給不育之家祈求添丁。也有不少地區有放天燈祈求平安的習俗。

朝鮮半島又有稱為鼠火戲的習俗。

日本的元宵節稱為小正月(こしょうがつ),明治維新後改為格里曆1月15日,但仍有部份地區的傳統習俗於舊曆正月十五前後進行。習俗有迎年神、祖靈,祈求豐收,有在早上吃紅豆粥的習俗。不少地區皆有舉行稱為歲德燒(どんど焼き)的火祭,祭祀年神。

在日本山梨縣地區,1月11日清晨,農民們會起床後帶著鏡餅和鎬到田間,進行象徵性耕作,供上乾淨的大米,並將之前供在神棚里的松枝插到地里,祭祀田神。

在山形縣地區,則會在1月15日,由20多歲的青年男女戴草帽,扎圍裙,系腰帶,挽褲腿,打赤腳,穿插秧姑娘的服裝,挎秧苗筐,到各家院中進行插秧表演,在另一些地區則於1月14日傍晚,扮作少女的婦女在前面象徵性地插秧(用茅草或豆秸桿),而男青年則在後面手持鐮刀作收割狀。

山梨縣甲府市自江戶時代起則有甲府道祖神祭禮,祭祀道祖神。

宮城縣仙台市小正月前夕舉行的火祭稱為歲德祭,以仙台市大崎八幡宮的松焚祭(まつたきまつり)規模最大。松焚祭除了焚燒年飾,祈求豐收、平安外,還有「裸參(裸参り)」習俗,信眾頭戴白色鉢卷,身上僅纏著稱為曬的裹肚布,腳穿白足袋、草鞋,淋過冰水後,口含著含紙(含み紙),左手持鐘,右手提燈籠,徒步走過火堆。

現代日本把小正月定為成年禮(男性的元服禮和女性的裳著禮)舉行的日子,因此也是成人節。

朝鮮半島的元宵節又稱為正月大滿月(정월대만월)、正月大보름(정월대보름),或簡稱「大滿月」或「大보름」,有踏銅橋、盜福土(到田裡偷泥)、咬堅果、喝耳明酒、拔河、舞獅等。也會以月亮的顏色和位置占卜農事。有些地區會有石戰。會吃藥食和五榖飯。

越南的元宵節是一家團圓的日子,會一起吃飯,並且會去寺廟祈福。

琉球元宵節和十六日祭
琉球的元宵節由正月十四開始,稱為小正月(ソーグヮチグヮー),這天會吃醃漬的豬肉和番薯餅(ウムニー),在正月十六,稱為十六日祭(ジュウルクニチ,主要是祭祖。

燈籠

傳說姜子牙封完神後,自已卻沒有什麼司職,只有某位神仙出遊時給打替班。

大年三十眾神都歸位,姜子牙卻沒有地方可去,百姓見他可憐,就在高桿頭點一個盞燈,讓他在燈下蹲上一夜。久而久之就形成點燈籠的習俗。

現在華人社會中,燈籠的作用已經變成了一種收藏與欣賞的傳統工藝品,佳節慶典中都要使用燈籠,特別是過年、元宵節和中秋節。此外,有許多燈籠改用了燈泡或LED作為光源,而非蠟燭。除了慶典或廟宇使用外,在許多街頭小吃攤也有掛紅燈籠取代招牌,以吸引食客的目光。在中國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可看到傳統燈籠的使用和形式。

紙燈籠種類很多,有走馬燈、羊燈、氣死風燈、提燈等等。

維基共享資源※元宵節※



2015-02-26 (ekimocp blogspot)

 
 

天公生

 


( :::::: 正月初九-天公生 :::::: )

農曆正月初九※天公生※

民間認為農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即所謂的“玉皇誕”、“天公生”,亦稱“天日”。 這一天里道觀要舉行盛大的祝壽儀式,誦經禮拜。 家家戶戶於此日都要望空叩拜,舉行最隆重的祭儀。

此日待人處事皆講求和氣,不可冒犯天神。 許多道教觀都會舉行祭天儀式,以示對天公的感恩。 民間的祭天儀式自初九的凌晨開始,一直到天亮為止。

在這一天前夕,全家人必須齋戒沐浴,以莊嚴敬畏的心情舉行祭拜,家家戶戶都在正廳前面,放置八仙桌,搭起祭壇,供桌上備神燈、五果( 柑 、 桔 、 蘋果 、 香蕉 、 甘蔗 )、六齋( 金針 、 木耳 、 香菇 、 菜心 、 豌豆 、 豆腐等),並麵線塔,另設清茶三懷,還有甜粿、社龜,到了時辰 ,全家整肅衣冠,按尊卑挨次上香,行三跪九叩禮拜,然後燒天公金。

在道教傳說裡,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 ,正月十九則是邱真人的生日。 正月十八凌晨, 神仙們會化裝來到凡間,如果有緣份,凡人也可以和他們相會。

拜天公祖的習俗

每年正月初九日 玉皇大天尊(天公祖)萬壽聖誕日,於正月初八日夜十一時(子時)起至淩晨七時(辰時)前祝壽供養,禮拜之。

※民間俗諺說:「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便道出天公神格的高貴。

由來:

農曆正月初九是天公生,民間俗稱的「天公祖」即玉皇上帝,也是道教傳統上所尊稱的「昊天上帝」或「玄穹高上帝」,玉皇上帝在天庭統領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眾神,由於祂的地位至為尊貴,所以民間習俗在祭拜天公生時,也是非常慎重, 祭拜時最傳統的大禮是:打開大門,穿戴整齊,並依長幼順序上香,行三跪九叩禮,現代一般信眾則往往只有上香祝禱而已。

但因為天公祖的神格非常尊貴,因此越早敬供越有誠意,有些天公祖信仰盛行地區的信眾更會慎重的在半夜先於家中敬拜天公後,再前往鄰近的天公廟上香獻敬。 拜天公祖的方式:

對象:(天公祖)玉皇大天尊
地點:自家門口。
時間:正月初八日夜十一時(子時)起至淩晨七時(辰時)前。

※要先清潔案桌,桌腳墊金四疊壽金(金紙頭得朝門口,就像人敬神時的方向)。

供品:薑母、紅豆、鹽、糖(合稱山珍海味)、三牲、飯菜6碗(或12碗,一般都包含金針,代表五行中的金;木耳或香菇,代表五行中的木;冬粉代表水;紅棗代表火,土豆代表土)、甜湯圓三碗、酒(或茶水)三杯、鮮花、素果五種、香燭一對。

※三牲、飯菜葷素皆可,依個人信仰用之。 金紙:天金、大壽金、壽金、刈金、土地公金(合稱「五色金」)或可直接詢問販賣金紙的店家。

口訣:天公祖在上弟子(信女)○○○住址○○○,喜逢玉皇大天尊聖誕萬壽,接受弟子(信女)○○○一家虔誠的祝壽及簡單供品禮敬,請玉皇大天尊笑納。祈求保佑弟子(信女)○○○一家四季平安順利,感悟真理,消災增福。

※ 注意事項:

每次禮敬(天公祖),必要信杯燒金方有禮數。

家有喪期及入産房者,或女人月事來,切勿靠近觸摸供品等免失禮。



2015-02-26 (ekimocp blogspot)

 
 

2015年2月20日 星期五

春節傳統過年習俗

 


( :::::: 春節傳統過年習俗 :::::: )


現今的台灣有許多人都無法完全記得真正春節傳統過年習俗有哪一些,所以我上網找了一些資料,整理完整的春節傳統過年習俗分享給你^^

過年習俗: 農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日)
一般習俗會在農曆 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祭祀土地公,公司行號則藉此聚餐,酬謝員工辛勞。

過年習俗: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送神日)
拜拜歡送灶王爺(灶神)、地基主與眾神明回天庭回報述職的日子,送神一般都在早上,有一說是愈早愈 好,讓眾神早一點放假,送神之後,家中神明廳已經沒有神明了,這時可打掃神明廳,清理神案、神像、祖宗牌位、香爐、除去舊門神,準備換新。香爐中的香灰也 可篩濾整理,舊門神則可隨送神焚燒金紙時化去。

過年習俗: 農曆十二月廿五日 、廿六日
開始蒸年糕,傳統口味有甜的與鹹的,甜的有甜粿與發粿兩種,鹹的則為菜頭粿與芋仔粿。 甜粿:是傳統習俗過年必吃的,俗話說「吃甜甜,好過年」寓意「年年高」、「步步高升」的含義。 菜頭粿:除了蘿蔔為當季盛產蔬菜,營養好吃外,也寓意「菜頭粿,好彩頭」。 發粿:其形狀做成像一朵花,發完蒸熟的花(發)糕,俗話說「發粿發財」有「發財」的意思。

過年習俗:過年前(採辦年貨)
送神後,年關漸近,不論有錢沒錢,都要到年貨大街採辦一些過年時吃的東西或過年時要用的物品。一般採辦年貨包括應景的春聯、糖果、乾果等以及水仙花、橘子等吉祥物品。將家裡大清掃一番。

過年習俗:除夕夜(圍爐團圓)
除夕這一天白天除了祭拜家神祖先外,別忘了拜一下地基 主,可以帶來好運與順遂喔。到了晚上,這是傳統家庭一年中的大事,這一天家家戶戶全家團圓,圍著火爐吃年夜飯、發壓歲錢、守歲。傳統習俗大家會圍著火爐過了大年初一才可睡覺,有些人則會趕到各大廟宇,等候廟門打開搶拜第一柱香。

過年習俗: 正月初一(行春)
放鞭炮,驅走年獸,祈求平安如意並增添熱鬧氣氛。一大早會前往廟宇、佛寺燒香,祈求新年吉祥,而後出 門給街坊鄰居、親戚、上司、生意夥伴等拜年,俗稱走春。近年來許多著名寺廟會有民眾天未亮就前往準備在廟門一開時搶得拜第一柱香,稱為搶頭香,民眾相信搶 得頭香者,會在今年得到神明特別的眷顧和保佑。傳統習俗出嫁的女兒不適宜在這一天回娘家,會給娘家帶來一整年敗運。

過年習俗: 正月初二(回娘家)
回娘家。嫁出去的女兒帶丈夫、兒女,回娘向父母拜年。 記得回門禮忌單數,宜好是成雙。

過年習俗: 正月初三(小年朝)
傳說赤狗是一個熛怒之神,遇到的人會不吉利,故初三不宜外出拜年, 又有一說,初三是老鼠娶妻日,傳統社會會在牆角老鼠經過處灑一些米糧、糕餅,以跟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並在這一天早早就寢,不要干擾老鼠娶妻。故有「初一 早,初二早,初三睡甲飽」,從過年前的準備忙到初二,剛好可以用初三這一天早點休息補充體力。

過年習俗: 正月初四(接神日)
眾神明在去年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 放假回天庭報到,直到今年的 正月初四 再返回人間,準備初五開始新年度巡 護人間,保佑人們的工作。因此年初四最重要的工作便是準備迎接各路神明返回人間。為了讓眾神可以在天上多待一些時間,迎神通常會晚一點,俗語說「送神早, 接神晚」,一般迎神時間為下午1到3點間,在自家的神案或廚房面向爐灶擺供桌拜拜恭迎。

家裡接神祭品一般建議為
三牲(全雞、魚、五花豬肉)、四果、發糕、三盤糖果、三杯茶水、金紙。

拜拜時宜呼請:『今天是正月初四,弟子(信女)今天準備簡單牲果,迎接神明到臨,望請神明庇佑全家一年順遂平安。』。拜拜完後別忘了開一下瓦斯爐火,代表灶神已歸位續職。

過年習俗: 正月初五(破五日)
俗稱破五日,因為過年期間的諸多禁忌過這一天後可破除而故稱。破五重要的習俗活動就是送窮了,各地稱謂不一,所謂「窮」,也就是 正月初一 以來所積存的垃圾(過年期間的垃圾是不能倒的,由此可以聚財,否則就倒了「福氣」)。到了初五,這些垃 圾一定要倒出去,將房子清掃一番,否則影響衛生,會變成了窮土。初五是五路財神的生日,有些人相信在初五拜財神可以穫得更多福氣,因此部份的店 家與公司行號會挑在這一天進行開市或開工。



2015-02-21 (ekimocp blogspot)